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附英文)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1:13:33  浏览:830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附英文)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156号)


  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李鹏
            1994年6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确认公司的企业法人资格,规范公司登记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公司)设立、变更、终止,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公司登记。


 第三条 公司经公司登记机关依法核准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方取得企业法人资格。
  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设立公司,未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不得以公司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公司登记机关。
  下级公司登记机关在上级公司登记机关的领导下开展公司登记工作。
  公司登记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不受非法干预。


 第五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主管全国的公司登记工作。


             第二章 登记管辖





 第六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下列公司的登记:
  (一)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二)国务院授权投资的公司;
  (三)国务院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部门单独投资或者共同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四)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五)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应当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的其他公司。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下列公司的登记: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权投资的公司;
  (三)国务院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部门与其他出资人共同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部门单独或者共同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委托登记的公司。


 第八条 市、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本条例第六条和第七条所列公司以外的其他公司的登记,具体登记管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


             第三章 登记事项





 第九条 公司的登记事项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企业类型、经营范围、营业期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第十条 公司的登记事项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公司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第十一条 公司名称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公司只能使用一个名称。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公司名称受法律保护。


 第十二条 公司的住所是公司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公司的住所只能有一个。公司的住所应当在其公司登记机关辖区内。


 第十三条 公司的注册资本应当以人民币表示,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章 设立登记





 第十四条 设立公司应当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审批或者公司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审批的项目的,应当在报送审批前办理公司名称预先核准,并以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的公司名称报送审批。


 第十五条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名称预先核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由全体发起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全体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发起人签署的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二)股东或者发起人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三)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公司登记机关应当自收到前款所列文件之日起10日内作出核准或者驳回的决定。公司登记机关决定核准的,应当发给《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第十六条 预先核准的公司名称保留期为6个月。预先核准的公司名称在保留期内,不得用于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转让。


 第十七条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设立国有独资公司,应当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作为申请人,申请设立登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审批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9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逾期申请设立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报审批机关确认原批准文件的效力或者另行报批。
  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董事长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公司章程;
  (四)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五)股东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
  (六)载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关委派、选举或者聘用的证明;
  (七)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八)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九)公司住所证明。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审批的,还应当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


 第十八条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应当于创立大会结束后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申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董事长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国务院授权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还应当提交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三)创立大会的会议记录;
  (四)公司章程;
  (五)筹办公司的财务审计报告;
  (六)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七)发起人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
  (八)载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关委派、选举或者聘用的证明;
  (九)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十)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十一)公司住所证明。


 第十九条 公司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审批的项目的,应当在申请登记前报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并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批准文件。


 第二十条 公司章程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的,公司登记机关有权要求公司作相应修改。


 第二十一条 公司住所证明是指能够证明公司对其住所享有使用权的文件。


 第二十二条 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设立登记并发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即告成立。公司凭公司登记机关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刻制印章,开立银行帐户,申请纳税登记。


             第五章 变更登记





 第二十三条 公司变更登记事项,应当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未经核准变更登记,公司不得擅自改变登记事项。


 第二十四条 公司申请变更登记,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变更决议或者决定;
  (三)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公司变更登记事项涉及修改公司章程的,应当提交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


 第二十五条 公司变更名称的,应当自变更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第二十六条 公司变更住所的,应当在迁入新住所前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新住所使用证明。
  公司变更住所跨公司登记机关辖区的,应当在迁入新住所前向迁入地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迁入地公司登记机关受理的,由原公司登记机关将公司登记档案移送迁入地公司登记机关。


 第二十七条 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应当自变更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第二十八条 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应当提交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应当自股款缴足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应当提交国务院授权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以募集方式增加注册资本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应当自减少注册资本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90日后申请变更登记,并应当提交公司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公告至少三次的有关证明和公司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第二十九条 公司变更经营范围的,应当自变更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变更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审批的项目的,应当自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第三十条 公司变更类型的,应当按照拟变更的公司类型的设立条件,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有关文件。


 第三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股东的,应当自股东发生变动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并应当提交新股东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改变姓名或者名称的,应当自改变姓名或者名称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第三十二条 公司章程修改未涉及登记事项的,公司应当将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送原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第三十三条 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发生变动的,应当向原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第三十四条 因合并、分立而存续的公司,其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因合并、分立而解散的公司,应当申请注销登记;因合并、分立而新设立的公司,应当申请设立登记。
  公司合并、分立的,应当自合并、分立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90日后申请登记,提交合并协议和合并、分立决议或者决定以及公司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合并、分立公告至少三次的证明和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分立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授权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


 第三十五条 变更登记事项涉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载明事项的,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换发营业执照。


             第六章 注销登记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清算组织应当自公司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
  (二)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三)股东会决议解散;
  (四)公司因合并、分立解散;
  (五)公司被依法责令关闭。


 第三十七条 公司申请注销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清算组织负责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法院破产裁定、公司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决议或者决定、行政机关责令关闭的文件;
  (三)股东会或者有关机关确认的清算报告;
  (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三十八条 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注销登记,公司终止。


            第七章 分公司的登记





 第三十九条 分公司是指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设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的机构。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第四十条 公司设立分公司的,应当向分公司所在地的市、县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核准登记的,发给《营业执照》。


 第四十一条 分公司的登记事项包括:名称、营业场所、负责人、经营范围。
  分公司的名称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分公司的经营范围不得超出公司的经营范围。


 第四十二条 公司设立分公司的,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有关部门审批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分公司的登记申请书;
  (二)公司章程以及由公司的公司登记机关加盖印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营业场所使用证明;
  (四)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四十三条 分公司变更登记事项的,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申请变更登记,应当提交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因公司名称变更而变更分公司名称的,应当提交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变更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审批的项目的,应当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变更营业场所的,应当提交新的营业场所使用证明。
  公司登记机关核准变更登记的,换发《营业执照》。


 第四十四条 公司撤销分公司的,应当自撤销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向该分公司的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申请注销登记应当提交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和分公司的《营业执照》。公司登记机关核准注销登记后,应当收缴分公司的《营业执照》。


             第八章 登记程序





 第四十五条 公司登记机关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全部文件后,发给《公司登记受理通知书》。
  公司登记机关自发出《公司登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
  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应当自核准登记之日起15日内通知申请人,发给、换发或者收缴《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营业执照》。
  公司登记机关不予登记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通知申请人,发给《公司登记驳回通知书》。


 第四十六条 公司办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应当按照规定向公司登记机关缴纳登记费。
  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设立登记费按注册资本总额的千分之一缴纳;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超过部分按千分之零点五缴纳;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超过部分不再缴纳。
  领取《营业执照》的,设立登记费为300元。
  变更登记事项的,变更登记费为100元。


 第四十七条 公司登记机关应当将核准登记的公司登记事项记载于公司登记簿上,供社会公众查阅、复制。查阅、复制公司登记事项,应当按照规定交纳查阅、复制费。


 第四十八条 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在其设立、变更、注销登记被核准后的30日内发布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公告,并应当自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内将发布的公告报送公司登记机关备案。公司发布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公告的内容应当与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内容一致;不一致的,公司登记机关有权要求公司更正。
  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营业执照》的公告由公司登记机关发布。


             第九章 年度检验





 第四十九条 每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公司登记机关对公司进行年度检验。


 第五十条 公司应当按照公司登记机关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年度检验,并提交年度检验报告书、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设立分公司的公司在其提交的年度检验材料中,应当明确反映分公司的有关情况,并提交分公司《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第五十一条 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根据公司提交的年度检验材料,对与公司登记事项有关的情况进行审查,以确认其继续经营的资格。


 第五十二条 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缴纳年度检验费。年度检验费为50元。


            第十章 证照和档案管理





 第五十三条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或者《营业执照》正本应当置于公司住所或者分公司营业场所的醒目位置。
  公司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核发营业执照若干副本。


 第五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遗失或者毁坏的,公司应当在公司登记机关指定的报刊上声明作废,申请补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司向有关单位提交的营业执照复印件需要公司登记机关加盖印章的,公司登记机关可以在复印件上加盖印章。


 第五十五条 公司登记机关对需要认定的营业执照,可以临时扣留,扣留期限不得超过10天。


 第五十六条 借阅、抄录、携带、复制公司登记档案资料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改、涂抹、标注、损毁公司登记档案资料。


 第五十七条 营业执照正本、副本样式以及公司登记的有关重要文书格式或者表式,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制定。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 办理公司登记时虚报注册资本,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办理公司登记时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第六十三条 公司变更登记事项,未按照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四条 公司在合并、分立、减少注册资本或者进行清算时,不按照规定通告或者公告债权人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五条 清算组织不按照规定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或者报送清算报告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有重大遗漏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


 第六十六条 公司破产、解散清算结束后,不申请办理注销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第六十七条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后,不在规定期限内发布公告或者发布的公告内容与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内容不一致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六十八条 公司不按照规定接受年度检验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接受年度检验;逾期仍不接受年度检验的,吊销营业执照。年度检验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六十九条 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条 未将营业执照置于住所或者营业场所醒目位置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一条 公司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七十二条 未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而冒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名义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缔,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三条 公司登记机关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公司登记申请予以登记,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上级公司登记机关强令下级公司登记机关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公司登记申请予以登记,或者对违法登记进行包庇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附则




 第七十四条 外国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的登记,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十五条 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登记,适用本条例。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行政法规对其登记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七十六条 本条例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Administration ofRegistration of Companies

(Promulgated on June 24, 1994)

Whole document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Administration of
Registration of Companies
(Promulgated on June 24, 1994)

Chapter 1 General Provisions
Article 1
These Regulations are form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pan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ompany
Law) in order to affirm the qualifications of enterprise legal persons of
companies and standardize the registration activities of companies.
Article 2
The establishment, change and closing down of all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ies and all companies limited by shar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ompany) shall conduct their company regist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Regulations.
Article 3
A company can only obtain the qualifications of an enterprise legal
person after having been approved to register by the company registration
authority as provided by law and having got a Business License of
Enterprise Legal Person.
A company, where it is established after the date of coming into
effect of these Regulations, shall not engage in business activities in
the name of a company without being approved to register by the company
registration authority.
Article 4
The administration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is the company
registration authority.
The company registration authority at a lower level shall conduct
company registr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pany registration
authority at a higher level.
The company registration authority does its duty as provided by law,
and does not accept any illegal intervention.
Article 5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Bureau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is
responsible for company registration of the whole country.

Chapter 2 Jurisdiction of Registration
Article 6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Bureau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is
responsible for registrations of the following companies:
(1) companies limited by shares which are approved to establish by the
authorized department of the State Council;
(2) companies with investment authorized by the State Council;
(3)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ies in which the investment institution
(s) or department (s) authoriz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s the sole investor
or are the joint investors;
(4)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ies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and
(5) other companies that should be register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Bureau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law or of the State Council.
Article 7
The administrations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at the level of a
province, autonomous region or 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following companies
in areas under their respective jurisdiction:
(1) companies limited by shares which are approved to establish by the
people's governments of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or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2) companies with investment authorized by the people's governments
of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or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3)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ies in which the investment institution
(s) or department (s) authoriz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nd other investors
are the joint capital contributors;
(4)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ies in which the investment institution
(s) or department (s) authorized by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a province,
autonomous region or 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the sole investor or are the joint investors; and
(5) companies of which the registration is entrust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Bureau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Article 8
The administration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at the level of a
municipality or a county is responsible for registration of the companies
in the area under its respective jurisdiction other than those listed in
Article 6 and Article 7 of these Regulations, and the concrete
jurisdiction of registration shall be provided by the administration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at the level of a province, an autonomous region or
a 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hapter 3 Registered Items
Article 9
The registered items of a company include: title, domicile, legal
representative, registered capital, type of enterprise, business scope,
term of operation, names or titles of shareholders of a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or of promoters of a company limited by shares.
Article 10
A company's registered items shall be in conformity with provisions of
law and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In case of unconformity, the company
registration authority shall refuse to register.
Article 11
A company's name shall b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State. A company can only have one name. The company's name which
has been approved to register by the company registration authority is
protected by law.
Article 12
A company's domicile is the place where the company's administrative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保留和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政府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保留和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第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保留和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已经2008年12月19日市人民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孙立坤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三日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保留和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行政法规规章清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12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市县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08〕41号)的要求,市人民政府对1991年至2007年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现决定保留市人民政府令82件,保留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的其他形式文件202件,现将文件目录予以公布;除公布保留的文件外,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年12月31日前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一律作废止处理(具体目录可登陆市人民政府网站查询),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附件一:保留的以政府令形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附件二:保留的其他形式印发的规范性文件


附件一:保留的以政府令形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目录(82件)

序号 文号 文件名称
1 1991年第1号 焦作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暂行办法
2 1997年第6号 焦作市发展散装水泥管理办法
3 2000年第12号 焦作市肺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4 2000年第13号 焦作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
5 2000年第15号 焦作市城市污水处理费收取管理办法
6 2000年第18号 焦作市建筑工程预设通信信息设施暂行规定
7 2000年第19号 焦作市殡葬管理办法
8 2000年第20号 焦作市大宗货物道路运输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试行)
9 2000年第21号 焦作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10 2000年第22号 焦作市法律援助办法(试行)
11 2000年第23号 焦作府城早商城址保护管理办法
12 2000年第24号 焦作市保护性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13 2001年第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焦作市安置部队随军家属就业暂行办法》的决定
14 2001年第5号 焦作市燃气管理办法
15 2001年第6号 焦作市行政执法监督管理规定
16 2001年第7号 焦作市气象管理实施办法
17 2002年第11号 焦作市旅行社管理暂行办法
18 2002年第12号 焦作市关于户外广告标志悬挂张贴设置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
19 2002年第13号 焦作市国有土地收购储备暂行办法
20 2002年第14号 焦作市关于城区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的若干规定
21 2002年第16号 焦作市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暂行办法
22 2002年第17号 焦作市行政审批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23 2002年第18号 焦作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24 2002年第19号 焦作市一日游经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25 2002年第2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119件行政性文件的决定
26 2002年第21号 焦作市人民防空管理实施办法
27 2003年第27号 焦作市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28 2003年第28号 焦作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办法
(试行)
29 2003年第29号 焦作市实施《河南省爱国卫生条例》办法
30 2003年第31号 焦作市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
31 2003年第32号 焦作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32 2003年第33号 焦作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办法
33 2003年第34号 焦作市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试行办法
34 2003年第35号 焦作市城区居民区卫生管理办法
35 2003年第36号 焦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规定
36 2003年第37号 焦作市集贸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37 2004年第40号 焦作市委托招商暂行办法
38 2004年第41号 焦作市市区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管理办法
39 2004年第42号 焦作市市区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
40 2004年第43号 焦作市城区夜景照明管理办法
41 2004年第44号 焦作市教育督导规定
42 2004年第45号 焦作市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43 2004年第46号 焦作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44 2004年第47号 焦作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45 2004年第48号 焦作市汉山阳城址保护管理办法
46 2004年第49号 焦作市四大怀药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法(试行)
47 2004年第50号 焦作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办法
48 2004年第51号 焦作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49 2004年第52号 焦作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50 2004年第53号 焦作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51 2004年第54号 焦作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52 2004年第5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
53 2004年第56号 焦作市人才市场管理办法
54 2005年第58号 焦作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55 2005年第59号 焦作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
56 2005年第6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焦作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决定
57 2005年第61号 焦作市网吧管理办法
58 2005年第62号 焦作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试行)
59 2005年第63号 焦作市财政项目资金评审管理办法
60 2005年第64号 焦作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
61 2005年第6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焦作市城区土地管理若干规定》的决定
62 2005年第66号 焦作市鼓励重点项目建设办法
63 2005年第67号 焦作市城区生猪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64 2005年第68号 焦作市黄(沁)河河道采砂管理办法
65 2005年第69号 焦作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暂行规定
66 2005年第70号 焦作市行政许可听证规定
67 2005年第71号 焦作市住房公积金缴存和提取管理办法
68 2005年第72号 焦作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
69 2005年第73号 焦作市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70 2006年第7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焦作市市直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暂行办法》的决定
71 2006年第75号 焦作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72 2006年第76号 焦作市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试行)
73 2006年第7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焦作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的决定
74 2007年第1号 焦作市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暂行办法
75 2007年第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工作规则
76 2007年第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公示暂行办法
77 2007年第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18件行政性文件的决定
78 2007年第5号 焦作市市属企业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办法(试行)
79 2007年第6号 焦作市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和管理暂行办法
80 2007年第7号 焦作市市级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81 2008年第8号 焦作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
82 2008年第9号 焦作市城区清雪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二:保留的其他形式印发的规范性文件(202件)

1 焦政文〔1994〕2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农村水利股份合作制的试行意见
2 焦政办〔1994〕5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土地局关于实施焦作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报告的通知
3 焦政〔1995〕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4 焦政文〔1995〕5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焦作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三个房改配套措施的批复
5 焦政办〔1996〕5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建委等部门关于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6 焦政〔1997〕2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档案管理规定的通知
7 焦政办〔1997〕7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搞好粮食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8 焦政〔1998〕2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9 焦政〔1998〕2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质量振兴实施意见(1998-2010年)的通知
10 焦政办〔1998〕5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城市建设拆迁安置补偿标准的通知
11 焦政〔2000〕1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通知
12 焦政〔2000〕2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体系的意见
13 焦政〔2000〕3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的意见
14 焦政办〔2000〕8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设置标准地名的通知
15 焦政〔2001〕1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民兵对口专业分队管理规定的通知
16 焦政〔2001〕1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旧城改造工作的通知
17 焦政办〔2001〕6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公安局关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18 焦政办〔2001〕6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劳动局焦作市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19 焦政办〔2001〕6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劳动局焦作市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的通知
20 焦政办〔2001〕7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供销社企业改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21 焦政〔2002〕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意见
22 焦政〔2002〕1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23 焦政文〔2002〕10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焦作市旅游饭店管理若干规定的批复
24 焦政文〔2002〕10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焦作市导游人员管理若干规定的批复
25 焦政办〔2002〕4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考核奖惩意见
26 焦政办〔2002〕5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市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的通知
27 焦政办〔2002〕5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市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制度的通知
28 焦政办〔2002〕7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司法局等部门关于做好优抚对象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29 2003年通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塔南路武陟修武段两侧土地规划管理严禁违法建设的通告
30 焦政〔2003〕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人事代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31 焦政〔2003〕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引进外来投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
32 焦政〔2003〕1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意见
33 焦政〔2003〕1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新产品开发的意见
34 焦政〔2003〕1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焦作军分区关于印发焦作市城市民兵训练经费保障办法的通知
35 焦政〔2003〕1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
36 焦政〔2003〕2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促进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的意见
37 焦政〔2003〕2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待意见的通知
38 焦政〔2003〕2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奶业发展的意见
39 焦政〔2003〕2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40 焦政〔2003〕2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的通知
41 焦政〔2003〕15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
42 焦政办〔2003〕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有关社会保障问题的意见
43 焦政办〔2003〕1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区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44 焦政办〔2003〕2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焦作市建设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暂行规定的通知
45 焦政办〔2003〕2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
46 焦政办〔2003〕3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国土局关于城市村庄和企业改造用地手续办理的意见的通知
47 焦政办〔2003〕4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48 焦政办〔2003〕5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焦作市困难企业参加基本医疗保障实施意见的通知
49 焦政办〔2003〕5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环保局关于调整烟尘控制区加强烟尘控制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50 焦政办〔2003〕5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地名标志维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51 焦政办〔2003〕6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补充市直事业人事制度改革中有关社会保险规定的通知
52 焦政办〔2003〕10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4050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53 2004通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集中整治私开滥用地下水等行为的通告
54 2004通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信访行为维护信访秩序的通告
55 2004通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区铁路沿线交通安全管理的通告
56 2004年通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净化我市境内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环境的通告
57 2004年通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焦青公路和峰林大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通告
58 焦政〔2004〕1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
59 焦政〔2004〕1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市的意见
60 焦政〔2004〕1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意见
61 焦政〔2004〕2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
62 焦政〔2004〕2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
63 焦政〔2004〕2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行政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通知
64 焦政〔2004〕2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推行乡财县管改革的意见
65 焦政〔2004〕2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民政工作的意见
66 焦政〔2004〕3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67 焦政〔2004〕4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工作的意见
68 焦政文〔2004〕3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通知
69 焦政文〔2004〕10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意见
70 焦政文〔2004〕12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71 焦政文〔2004〕14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的通知
72 焦政文〔2004〕14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意见
73 焦政文〔2004〕17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
74 焦政文〔2004〕19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
75 焦政办〔2004〕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04-2010)的通知
76 焦政办〔2004〕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高致病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的通知
77 焦政办〔2004〕3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确定市级统筹单位工伤保险费率意见的通知
78 焦政办〔2004〕4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旅游局旅游服务创品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79 焦政办〔2004〕5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关于为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的意见的通知
80 焦政办〔2004〕6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局等部门农村劳动力培训规划的通知
81 焦政办〔2004〕7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
82 焦政办〔2004〕8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供销社关于打造诚信供销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83 焦政办〔2004〕8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及灵活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意见的通知
84 焦政办〔2004〕11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85 焦政办〔2004〕12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契税征管工作的通知
86 2005通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加强规划土地管理的通告
87 焦政〔2005〕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
88 焦政〔2005〕2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道路运输厂站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89 焦政〔2005〕3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区建筑物管理的通知
90 焦政〔2005〕3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采煤沉陷区住房搬迁安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91 焦政〔2005〕3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采煤沉陷区规划新建居住小区住房拆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的通知
92 焦政〔2005〕3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93 焦政〔2005〕3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干线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94 焦政〔2005〕4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和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
95 焦政〔2005〕4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
96 焦政〔2005〕4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
97 焦政〔2005〕4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行政问责暂行办法的通知
98 焦政文〔2005〕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景区门票优惠办法的通知
99 焦政文〔2005〕1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级投资项目财政资金土地和矿产资源决策管理的意见
100 焦政文〔2005〕8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城建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101 焦政文〔2005〕9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南水北调工程基金资金筹集和管理办法的通知
102 焦政文〔2005〕13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
103 焦政文〔2005〕15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关闭城区自备井工作的通知
104 焦政办〔2005〕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中央和省驻焦企业及市直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105 焦政办〔2005〕1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关于焦作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意见
106 焦政办〔2005〕1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维护正常矿业秩序联席会议关于建立长效机制维护正常矿业秩序的意见
107 焦政办〔2005〕2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解决压煤村庄搬迁补偿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108 焦政办〔2005〕3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城区餐饮服务门店及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实行优惠政策的通知
109 焦政办〔2005〕3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建委关于在全市城镇建设工程逐步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意见的通知
110 焦政办〔2005〕3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构建焦作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组织网络的通知
111 焦政办〔2005〕5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12 焦政办〔2005〕5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爱心基金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
113 焦政办〔2005〕10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
114 焦政办〔2005〕11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
115 焦政办〔2005〕11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关闭城区自备井工作财政定额补贴办法的通知
116 焦政〔2006〕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
117 焦政〔2006〕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118 焦政〔2006〕1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意见
119 焦政〔2006〕1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电力设施保护若干规定的通知
120 焦政〔2006〕1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领域明令禁止六种建设行为的通知
121 焦政〔2006〕1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122 焦政〔2006〕1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
123 焦政〔2006〕2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建设高层建筑的意见
124 焦政〔2006〕2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
125 焦政文〔2006〕10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综合推进企业污染整治工作的通知
126 焦政文〔2006〕11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通知的意见
127 焦政文〔2006〕11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焦政文〔2005〕105号文件部分条款的通知
128 焦政办〔2006〕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城区冬季清雪应急预案的通知
129 焦政办〔2006〕1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关闭城区自备井有关事项的通知
130 焦政办〔2006〕2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
131 焦政办〔2006〕3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打击传销工作方案的通知
132 焦政办〔2006〕5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焦作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实施意见
133 焦政办〔2006〕6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134 焦政办〔2006〕7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
135 2007通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城市部分公共场所吸烟的通告
136 焦政〔2007〕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
137 焦政〔2007〕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的意见
138 焦政〔2007〕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139 焦政〔2007〕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140 焦政〔2007〕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
141 焦政〔2007〕1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中村开发改造的意见
142 焦政〔2007〕1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和推进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
143 焦政〔2007〕1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144 焦政〔2007〕1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
145 焦政〔2007〕1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的意见
146 焦政〔2007〕2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147 焦政〔2007〕2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
148 焦政〔2007〕2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149 焦政〔2007〕2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焦作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工作程序暂行办法的决定
150 焦政〔2007〕3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
151 焦政文〔2007〕1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152 焦政文〔2007〕1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153 焦政文〔2007〕2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河南省贯彻落实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154 焦政文〔2007〕3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督学聘任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155 焦政文〔2007〕3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通知
156 焦政文〔2007〕4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市直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管理办法的通知
157 焦政文〔2007〕4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158 焦政文〔2007〕4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159 焦政文〔2007〕5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薪酬分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160 焦政文〔2007〕5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担保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
161 焦政文〔2007〕6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整体推进工程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
162 焦政文〔2007〕7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企业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实施意见的通知
163 焦政文〔2007〕7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惠民医院优惠政策调整方案的通知
164 焦政文〔2007〕7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意见的通知
165 焦政文〔2007〕7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服务货物运输业发展促进运输业税收增长的意见
166 焦政文〔2007〕8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
167 焦政文〔2007〕9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的通知
168 焦政文〔2007〕10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通知
169 焦政文〔2007〕10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规范税收征管的意见
170 焦政文〔2007〕11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执行审计决定的意见
171 焦政文〔2007〕12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意见
172 焦政文〔2007〕13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教育质量奖实施方案的通知
173 焦政文〔2007〕14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174 焦政文〔2007〕17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失业保险实行城区市级统筹的实施意见
175 焦政文〔2007〕17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
176 焦政办〔2007〕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工作的通知
177 焦政办〔2007〕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修订印发焦作市为外来投资者颁发客商证实施办法的通知
178 焦政办〔2007〕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河南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的通知
179 焦政办〔2007〕1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的通知
180 焦政办〔2007〕1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
181 焦政办〔2007〕2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关于加快我市燃煤火电厂烟气脱硫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182 焦政办〔2007〕4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实施中国遏制与防治爱滋病行动计划意见的通知
183 焦政办〔2007〕4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和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的通知
184 焦政办〔2007〕5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改委市城管局市财政局焦作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185 焦政办〔2007〕5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群体性聚餐活动安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186 焦政办〔2007〕5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残疾人联合会等八部门关于鼓励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有关问题的通知
187 焦政办〔2007〕5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
188 焦政办〔2007〕6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老干部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财政局《焦作市市直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189 焦政办〔2007〕6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工业集聚区管委会关于加快推进市工业集聚区标准厂房建设和项目入驻意见的通知
190 焦政办〔2007〕6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191 焦政办〔2007〕7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的意见
192 焦政办〔2007〕7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的通知
193 焦政办〔2007〕8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关于焦作市工业集聚区土地储备供应意见的通知
194 焦政办〔2007〕8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焦作市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方案的通知
195 焦政办〔2007〕8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直单位用地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196 焦政办〔2007〕9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
197 焦政办〔2007〕10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青风岭补源管理机制的意见
198 焦政办〔2007〕10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财政监督管理的意见
199 焦政办〔2007〕10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办法的通知
200 焦政办〔2007〕11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市级财政社会保障预算编制管理暂行办法等六个管理办法的通知
201 焦政办〔2007〕11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财政局关于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的核定意见的通知
202 焦政办〔2007〕12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林业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林业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1]171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2001-1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加大对林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有关林业税收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森林抚育、低产林改造及更新采伐过程中生产的次加工材、小径材、薪材(以下简称次小薪材),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免征或者减征农业特产税。次小薪材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税收征收机关根据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确定。
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生产的次小薪材,“十五”期间继续按《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十五”期间对国有森工企业减免原木农业特产税的通知》(财税[2001]60号)的规定执行。
二、自2001年1月l日起,对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内的所有企事业单位种植林木、林木种子和苗木作物以及从事林木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种植林木、林木种子和苗木作物以及从事林木产品初加工的范围,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49号)的规定确定。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