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例会制度》 和《 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情况通报制度》 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9:02:42  浏览:823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例会制度》 和《 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情况通报制度》 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例会制度》 和《 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情况通报制度》 的通知

农办办【2008】32号


部机关各司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农业部信息公开规定》,加强各司局间的工作交流,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扎实推进我部信息公开工作,现将《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例会制度》、《 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抓好落实。

  附件:1.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例会制度
  2.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情况通报制度


                                 二00八年六月十六日

  附件1

  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例会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农业部信息公开规定》,加强各司局间的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经研究决定,建立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例会制度。

  一、例会于每月召开一次(待信息公开工作步入正轨后,可适当调整会议周期)。

  二、参加人员包括办公厅领导、各司局主管信息公开业务负责人及联络员。

  三、例会主要研究交流以下内容:

  (一)各司局主动公开工作的情况,包括应主动公开的信息数量及实际公开情况;

  (二)各司局依申请公开工作情况,包括收到的信息公开申请数量及答复情况;

  (三)各司局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包括依申请公开信息时收取的费用及减免情况;

  (四)各司局因信息公开被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六)其他需要研究和交流的事项。

  四、办公厅结合当月例会情况,于次月10日前形成工作报告分送各级领导及有关单位。具体依照《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情况通报制度》执行。

  五、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2

  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情况通报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农业部信息公开规定》,便于部领导、各司局及时了解和掌握我部信息公开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经研究决定,建立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情况通报制度。

  一、每月10日前,办公厅结合各司局上月信息公开工作情况,完成《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情况通报》的编报。

  二、《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情况通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动公开工作情况;

  (二)依申请公开工作情况;

  (三)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四)因信息公开被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五)其他需要通报的事项。

  三、《农业部信息公开工作情况通报》发送范围为部机关各司局,同时报送部长、副部长、部党组成员、国家首席兽医师、总经济师。

  四、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本溪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管理办法

辽宁省本溪市人民政府


本溪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管理办法

本溪市人民政府令第119号


《本溪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管理办法》已经本溪市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李波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本溪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经营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经营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本溪市市场建设委员会负责再生资源经营网点定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本溪市市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商业行政管理部门。
市商业行政管理部门是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服务规范,经营网点管理及再生资源经营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工商、公安(消防)、综合执法、规划建设、环保、财政、税务、经济管理、电力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相关管理工作。
第四条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实行统一管理专业经营。
鼓励单位和个人从事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规模化经营,投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并按国家规定给予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
第五条 鼓励和支持从事再生资源利用经营企业或个体工商业户自愿组成行业协会,并按照协会章程实行行业自律管理。
                 第二章 网点设置
第六条 再生资源经营网点实行总量控制,网点的设置由市人民政府统一规划和布局。
再生资源经营网点定点设置规划由本溪市市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同工商、公安(消防)、综合执法、经济管理、环保、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 申请设置再生资源经营网点必须符合再生资源经营网点定点设置规划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按环保要求,与居民区、学校、医院、办公区等场所相对隔离;
(二)有防扬撒、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
施;
(三)有符合要求的固定经营场地,并有必要的安全设施和业务办公条件;
(四)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财务与经营管理制度及计量设备;
(五)设置收购废旧金属网点的位置必须在铁路、矿区、施工工地、军事禁区和金属冶炼加工企业500米距离以外;
(六)城市主干道、旅游景点不得设置回收网点。
第八条 申请设置再生资源经营网点的,应当向本溪市市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报告,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名称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二)定点地址及所在社区意见;
(三)经营场所产权使用证明;
(四)环保部门批准证明。
本溪市市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提出是否符令规划的意见,报本溪市市场建设委员会审核后书面答.复申请人。
未经本溪市市场建设委员会规划定点审核,不得设置再生资源经营网点,商业、工商、公安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证照和审批手续。
第九条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再生资源经营企业可申请开办再生资源市场,为储存、集散、交易和初级加工各类再生资源提供服务场所。
                 第三章 经营管理
第十条 按照再生资源经营网点定点设置规划设置的再生资源经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应到市商业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辽宁省再生资源经营准许证》,凭《辽宁省再生资源经营准许证》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 《辽宁省再生资源经营准许证》实行年审制度。
禁止出租、转借、转让《辽宁省再生资源经营准许证》。
第十二条 从事再生资源经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按照《营业执照》规定经营范围开展回收、加工等经营业务。
第十三条 收购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经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应自领取《营业执照》的15日内到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四条 再生资源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停业、歇业、合并、迁移或者改变名称、经营范围和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变更登记的同时,应到市商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原备案的公安机关办理注销、变更和备案手续。
第十五条 市商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并对再生资源经营从业人员组织培训,核发《本溪市再生资源收购
员证》。
第十六条 收购再生资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从业人员必须佩戴《本溪市再生资源收购员证》;
(二)收购车辆设有市商业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规定的标识或标牌;
(三)按照《辽宁省再生资源经营准许证》规定的范围进行收购;
(四)禁止沿街敲锣呐喊、噪声扰民;
(五)禁止随意堆放杂物、焚烧废物。
第十七条 除本溪市市场建设委员会核准的以外,其他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不得收购、销售生产性废旧金属。
第十八条 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实行验证登记制度。
对单位出售的生产性废旧金属,应当查验出售单位开具的证明,对出售单位的名称和经办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以及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如实登记;对个人出售的生产性废旧金属,凭社区居委会证明信和个人身份证登记收购。
收购废旧金属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现有出售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物品的,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对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物品应当予以扣留,并开付收据。有赃物嫌疑的物品经查明不是赃物的,应当及时退还;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物品经查明确属赃物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运输废金属出市的,应到市商业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准运证明》。
第二十条 单位或者个人报废汽车必须按照《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由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进行拆解回收。除取得报废汽车回收资格认定企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回收报废汽车。
第二十一条 禁止收购下列物品:
(一)枪支、弹药和爆炸物品:
(二)剧毒、放射性物品及其容器;
(三)铁路、油田、供电、通信、矿山、水利、测量和城市公用设施等专用器材;
(四)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物品:
(五)一次性的医疗卫生用品;
(六)国家禁止收购的文物和其它物品。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商业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三款规定,未经规划设点审批,擅自设置再生资源经营网点的,予以取缔,并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辽宁省再生资源经营准许证》未按规定进行年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辽宁省再生资源经营准许证》予以收回;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出租、转借、转让《辽宁省再生资源经营准许证》的,责令改正,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辽宁省再生资源经营准许证》予以收回: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按规定办理《辽宁省再生资源经营准许证》注销、变更手续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擅自改变经营地址和经营范围不符合再生资源经营网点定点设置规划和设置条件的,责令限期迁移,逾期不迁移的,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依法予以取缔;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上岗从业人员未经专业培训的,责令改正,并可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流动收购再生资源,从业人员未佩戴《本溪市再生资源收购员证》、流动收购车辆未设置统一标识或标牌、沿街敲锣呐喊、噪声扰民或随意堆放杂物、焚烧废物的,责令改正,对个人处以50元的罚款,对单位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八)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无《准运证明》运输废金属出省、出市的,处以废金属价值30%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10000元;
(九)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五)项规定,收购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并会同有关部门予以销毁,《辽宁省再生资源经营准许证》予以收回。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五)项规定,非法设点收购废旧金属的,予以取缔,没收非法收购的物品及非法所得,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未履行备案手续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予以取缔,没收非法收购的物品及非法所得,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收购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予以警告或者处以500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向公安机关办理注销、变更手续的,予以警告,并可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时未如实登记的,视情节轻重,处以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责令停业整顿;
(五)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收购禁止收购物品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累计处罚2次(含2次)以上的,会同工商、商业等部门依法予以取缔。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涉及工商、综合执法、环保等其他管理部门职责的,由主管部门依法定职权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 对阻碍、拒绝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执行职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七条 再生资源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的再生资源是指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经回收或加工整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旧物资。
本规定所称废旧金属,是指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废次材料、边角料、灰渣屑、旧金属原材料,报废的机电设备器材、产品、汽车,废旧金属器皿、工具等。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改革施工企业备料款供应办法的试行规定》的通知

中国建设银行


关于印发《改革施工企业备料款供应办法的试行规定》的通知

1986年4月28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
关于集中运用建设单位备料款问题,我们曾草拟《关于改革施工企业备料款供应办法的试行规定》和相应的《说明》,提交本年二月全国建设银行工作会议讨论。根据讨论意见,我们又作了修改,现随文附发。请已经落实大、中流动资金制度的地区,组织一、两个行试点。试点行应组织有关业务部门充分讨论,制定具体办法,做好各项工作安排。试点情况,请于第三季度向我们反映一次;年终以后,尽快总结,报告总行。

附件一:关于改革施工企业备料款供应办法的试行规定
为了挖掘现有资金的潜力,解决施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要,逐步完善施工企业流动资金制度,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节约使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现对建设单位预付施工企业备料款的供应办法进行改革试点作以下规定:
一、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开户的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应当预付给施工企业的备料款,不再直接付给施工企业,改由开户的建设银行集中,按照核定的计划用
二、建设单位在同施工企业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或协议书后,应将预付备料款交存建设银行。这部分资金在工程后期退还建设单位,支付施工企业的工程款。
三、施工企业应当根据保证施工生产需要和节约使用资金的原则,在编制年度财务计划时编制备料借款计划,送建设银行核定。建设银行在核定的借款计划范围内根据实际需要发放备料贷款。
四、建设银行对施工企业发放的备料贷款,比照国拨流动资金转贷款按月息3.6‰计收利息。
对集中的建设单位的预付备料款,是否计算利息,按既要适当照顾建设单位利益以及对投资贷款的建设单位要避免双重负担,又要避免银行赔本的原则办理。
五、建设银行集中预付备料款时,应由建设单位签开付款凭证办理转帐。集中的预付备料款和对施工企业发放备料贷款,列入“地方其他委托贷款基金”和“地方其他委托贷款”科目内设置“集中备料基金”和“建安企业备料贷款”两帐户核算
六、施工企业支付备料贷款的利息,根据国家计委、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计算〔1985〕352号文件的规定,按照预测确定的费率,向建设单位收取。
七、建设银行集中预付备料款发放备料贷款,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办事,坚持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留有余地,自求平衡,既不挤占财政资金,也不挤占信贷资金。
八、试点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的实施办法,报总行同意后试行。

附件二:关于改革施工企业备料款供应办法的试行规定的说明
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铺底的资金,由财政拨给;二是购储建筑材料的资金,由建设单位预付款解决;三是由于季节性施工储备的超额需要,由建设银行发放短期贷款予以周转。这个制度从建国初期开始实行,对于有计划地供应资金,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起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有如下缺点:第一,施工企业进行施工生产所需流动资金基本上是无偿使用的,不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二,有的施工企业为了多占用备料资金,往往多铺摊子,推迟竣工日期,不利于集中使用财力和物力,较好地发挥社会效益。
针对上述问题,一些地区如陕西、山东、宁夏等省、区,较早进行了改革的尝试,取消了上述一、二两部分资金来源,全部由银行贷款解决,成效较好。近一、二年间,湖南、湖北、福建等省相继推行,其他不少地区也准备试行。
从试行情况着,已取得初步成效。主要是企业增强了利息观念、投入产出观念和加速资金周转的观念。随着观念的转变,普遍采取措施,建立健全责任制,挖掘资金潜力,讲求合理储备,节约使用资金和物资。如陕西省试行改革的施工企业,大都在内部分口分级核定资金定额,包干使用,施工队一般做到了按施工程序进料,按平面布置合理堆放,按施工预算限额领料,按单位工程建立耗料台帐,完工后能及时提出“两算”对比资料。
管理工作的加强,取得两个比较明显的成果。一是普遍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例如,山东省开始改革的1981年,施工企业每百元产值占用的流动资金为43.6元,1984年减少到33.8元,三年减少9.8元,下降22.48%。湖南31个地方国营施工企业1984年试行改革,在当年施工产值比上年增长20%的情况下,每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30.14元,比1983年的36.64元减少6.5元,下降17.74%,节约资金2924万元,1985年九月底止,施工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3.8%,流动资金占用额又减少2.44元,节约资金1720万元。如果全国国营施工企业平均能减少4-5元,全国可节约资金将在10亿元以上,这是十分可观的潜力。二是资金统一供应,施工企业不再向“千家万户”的建设单位收取备料款,按计划取得资金,不仅变被动为主动,而且便于合理储备,适应施工生产的需要,有利于加速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陕西省这项资金改革,与物资直供改革结合进行,近几年,试行改革的项目,普遍缩短工期五分之一左右,降低造价5%左右。
试行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一方面资金不足,另方面又有备料资金备而未用,实行银行贷款后,施工企业不向建设单位预收备料款了,财政原来拨给的流动资金有限,而施工任务逐年扩大,信贷资金满足不了大量流动资金的需要,1985年紧缩银根后,问题就更突出了,以致有的地区,改革已经起步,中途不得不退了下来。另一方面,建设单位不再预付备料款,这部分本来应用于材料储备的资金未加利用,闲置了一套资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推动和逐步完善施工企业流动资金制度改革,较为可行的办法是:由建设银行集中运用备料资金。建设工程所需备料资金,已经包括在建设单位计划投资之内,不需要另行安排。今后对于出包工程的备料资金,建设单位不以预付款方式拨给施工企业,改为交由建设银行集中;施工企业所需备料资金,按照施工生产的合理需要,由建设银行以贷款方式统一供应。这样,既可避免两套资金的浪费,有利于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也的利于促进施工企业集中使用财力和物力,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同时对于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和信贷规模,也有一定作用。这个办法无论对于国家、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都是有利的。
为此,我们拟定了《关于改革施工企业备料款供应办法的试行规定》,现对有关的几个主要问题说明如下:
一、建设银行集中的备料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留有余地,自求平衡,不挤财政资金,不占银行信贷资金。
建设银行发放备料贷款,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办事,遵守财经纪律,严禁弄虚作假,以贷款牟取个人和本单位的利益,如有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二、建设银行集中的备料资金和发放的备料贷款,会计核算在“地方其他委托贷款基金”和“地方其他委托贷款”科目内反映。
集中的资金,按存贷差额的30%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
三、备料贷款不纳入信贷规模。因为这项贷款属于建设单位委托的性质,而建设单位的资金是纳入投资计划,经过综合平衡的,以其中的备料资金通过贷款方式用于备料的需要,只是供应方式的改变,其资金性质未变,数量未变,用途未变,以基本建设投资拨改贷情况相类似,不纳入国家信贷规模是适当的。至于因季节性施工储备临时需要的超额贷款,仍应按一般流动资金贷款办理,要纳入信贷计划,受信贷指标的控制。
对于集中建设单位的资金是否计算利息,按照既要照顾建设单位利益以及对投资贷款的建设单位要避免双重负担,又要避免银行赔本的原则办理。
四、兼顾施工企业和单位的利益。流动资金贷款利息,属于建筑产品价格构成因素之一。1985年初,国家计委和建设银行曾以计标字第352号文件作了流动资金贷款利息并入工程造价取费的规定。今后施工企业支付备料贷款的利息,可以依照规定,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预算确定的费率计算,向建设单位收取。贷款利率,比照国拨流动资金转贷款定为月息3.6‰。
五、组织试点。198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银行已经试行大流动资金和中流动资金制度的,应选择一、二各不同类型的城市或适当对象,进行试点。有关建设银行内部的分工协作,集中资金调度等问题,也要在试点中积累经验,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试点情况,应于年终后尽快进行总结,报告总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