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肥料、土壤调理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检验登记的暂行规定(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7 18:46:40  浏览:80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肥料、土壤调理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检验登记的暂行规定(修正)

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肥料、土壤调理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检验登记的暂行规定(修正)


(一九八九年九月六日农业部发布,根据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农业部令第39号修订)

第一条 为了加强肥料、土壤调理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管理,保证农业增产,防止土壤污染和保障人、畜健康,根据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试行办法》及有关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用于农业的下列制品均属于本规定管理范围:
1.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的有机、无机肥料类;
2.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为主的土壤调理剂类;
3.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状况为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
4.兼有上述两种或三种作用的其他制剂。
凡经农田长期使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下列品种肥料免于登记:1.硫酸铵、2.尿素、3.硝酸铵、4.氰铵化钙、5.磷酸铵(磷酸一铵、二铵)、6.硝酸磷肥、7.过磷酸钙、8.氯化钾、9.硫酸钾、10.硝酸钾、11.氯化铵、12.碳酸氢铵、13.钙镁磷肥、14.进口三元复合肥。
第三条 作为肥料、土壤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经农业部指定单位检验和正规田间试验,充分证明其效益,无毒、无害方可批准登记。
第四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生产、销售的肥料、土壤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除第二条规定免予登记的肥料品种以外,必须进行检验登记,未经批准登记的产品不得销售使用。外国厂商向我国推销、赠送的肥料、土壤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必须进行检验登记,未经检验登记的产品不准进口。凡在生产国未注册登记、销售或已淘汰的产品一律不予登记。
第五条 农业部授权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办理肥料、土壤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登记手续,经检验合格的,由农业部发给产品登记许可证。登记有效期为五年。
第六条 国内外厂商提出申请登记时必须提供下列资料和样品:
(一)资料(一式四份):
1.产品概述:名称、成分及主要理化性质。
2.产品分析方法:技术指标、检验规则、检验方法。
3.生产工艺简述:原料、方法原理、工艺路线。
4.毒理学资料:急性、亚急性试验;致畸、致癌、致突变试验结果。
5.残留及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在土壤、水、农产品中的残留及对生态系统的污染和影响。
6.应用效果及技术:三个不同地区、两年以上的田间肥效试验资料、安全用量及使用技术。
7.登记注册情况:产品在生产国批准的试验报告及生产、销售的有关证明、注册商标、标签、及说明书、注意事项等。
(二)样品:
(1)应按采样规则,提供有代表性的样品和标准样。
(2)提供数量每品种须有三个批号,每批为化验数量的3~5倍。
第七条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对新品种、新剂型的肥料、土壤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应用效果及残留试验。农业部指定省级土壤肥料技术单位进行,试验年限不少于两年。
第八条 凡变更名称、商标、成分、剂型的肥料、土壤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应向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另行申请检验登记。
第九条 申请检验登记按国家有关规定交纳手续费和检验费,外国厂、商一律用美元支付。并填写有关登记表格。
第十条 检验和审批单位,对申请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和样品实行保密制度。
第十一条 业经登记发证的产品,若发生质量问题,用户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提出投诉,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有权进行复核检验。
第十二条 未经登记的肥料、土壤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得在中国的报刊、出版物、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上做广告。
第十三条 未经农业部批准,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擅自接受国外厂商及代理人在中国境内未获批准登记的肥料、土壤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得擅自组织试验,违者将承担一切后果。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凡未登记的肥料、土壤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在一年内补办登记手续,逾期不办登记手续的,一律视非法、伪劣产品、商品对待,按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本规定解释权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公告

农业部


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公告


  根据国务院2001年5月23日发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农业部于2002年1月5日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并将于2002年3月20日正式实施。

  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境外公司可向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证书的申请,农业部按有关规定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为使自申请到批复的270天内转基因农产品贸易正常进行,农业部采取如下临时措施:向中国出口转基因生物的境外公司可在申请安全证书的基础上,持本国或第三国有关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价有效文件,向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申?quot;临时证明",对审查合格者,农业部将在30天内发给"临时证明"。进口商可持境外公司已取得的"临时证明"办理报检手续,并按《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标识。该临时措施有效期截止到2002年12月20日。

  特此公告。

农业部

2002年3月12日

进口转基因农产品临时措施管理程序

  按照农业部《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公告》的规定,制定本管理程序。

  1、境外公司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有关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的规定,向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以下简?quot;办公室")申请安全证书。已递交申请的境外公司以及相关的贸易公司,可申请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转基因农产品的"临时证明"。

  2、如境外公司在短期内无法提供完整的中文申请资料,可提供英文申请资料作为申请"临时证明"的条件。但"办公室"自收到境外公司提供的完整的中文申请资料之日起,方开始正式受理安全证书的申请。

  3、向"办公室"申请"临时证明"时,须提供以下资料:
  (1)进口转基因农产品临时证明申请表(格式见附件)。
  (2)本国或第三国国家安全评价管理机构出具的有效文件。
  "办公室"对上述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4、在境外公司向"办公室"申请"临时证明"的同时,进口商可向"办公室"申请标识使用认可。"办公室"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审核。

  5、上述审核合格者,"办公室"在30天内分别发给"临时证明"和标识使用认可批准文件。

  6、进口商持"临时证明"和标识使用认可批件依法办理相关进口手续。

  7、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

  联系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

  邮政编码:100026

  联系电话:010-64193077

  传真: 010-64193082



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2001年)

国家计委


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

第10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制定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已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

  二〇〇一年七月二日

  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价格决策听证行为,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促进政府价格决策的民主化和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是指制定(包括调整,下同)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前,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对制定价格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听证的主要形式是听证会。
  第三条 实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的项目是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中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定价权限确定并公布听证目录。列入听证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制定应当实行听证。
  制定听证目录以外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实行听证。
  第四条 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客观的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除涉及国家秘密外,听证会一律公开举行。
  第五条 听证过程应当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听证的组织

  第六条 列入听证目录的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的制定,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
  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也可以委托市、县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授权市、县人民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县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
  第七条 听证会设听证主持人,听证主持人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担任。
  第八条 听证会代表应该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代表性,一般由经营者代表、消费者代表、政府有关部门代表以及相关的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
  听证会代表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聘请。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听证内容,合理安排听证会代表的人数及构成。
  第九条 听证会代表可以向申请人提出质询,对制定价格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定价方案提出意见,查阅听证笔录和听证纪要。
  第十条 听证会代表应当如实反映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对制定价格的意见,遵守听证纪律,维护听证秩序,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十一条 公开举行的听证会,公民可以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旁听申请,经批准后参加旁听。

  第三章 听证程序

  第十二条 申请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价格制定的经营者或其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按照定价权限的规定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第十三条 在无申请人的情况下,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有权制定价格的其他有关部门(以下简称价格决策部门),认为需要制定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价格的,应当依据定价权限,参照本章有关规定提出定价方案并举行听证会。
  第十四条 消费者或者社会团体认为需要制定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价格的,可以委托消费者组织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 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申请应当包括以下材料:
  (一)申请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申请制定价格的具体项目;
  (三)现行价格和建议制定的价格、单位调价幅度、单位调价额、调价总额;
  (四)建议制定价格的依据和理由;
  (五)建议制定的价格对相关行业及消费者的影响;
  (六)申请企业近三年经营状况、职工人数、成本变化、财务决算报表,人均产值、人均收入水平及上述指标与本地区同行业和其他地区同行业的比较等;该定价产品近三年发展状况、供求状况和今后发展趋势等情况说明;
  (七)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为申请人提交的有关财务状况的说明材料需要评审的,应当将该说明材料提交具有合法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审,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能证明材料真实性的评审报告。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关评审机构。
  第十七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收到书面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备进行初步审查、核实,申请材料不齐备的,应当要求申请人限期补正。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不予受理:
  (一) 申请制定的价格不在定价权限内的;
  (二) 制定价格的依据和理由明显不充分的;
  (三)申请制定的价格不属于听证项目,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为不必要听证的。
  第十八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书面申请审核后,认为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组织听证的决定,并与有定价权的相关部门协调听证会的有关准备工作。
  第十九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作出组织听证决定的三个月内举行听证会,并至少在举行听证会10日前将聘请书和听证材料送达听证会代表,并确认参会代表人数。听证会应当在三分之二以上听证会代表出席时举行。
  第二十条 对于公开举行的听证会,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先期公告举行听证会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旁听席位。
  第二十一条 听证会代表应当亲自参加听证。
  第二十二条 听证会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事项和听证会纪律,介绍听证会代表;
  (二)申请人说明定价方案、依据和理由;
  (三)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介绍有关价格政策、法律、法规、初审意见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四)有关评审机构说明评审依据及意见;
  (五)听证会代表对申请人提出定价方案和有关评审机构的评审依据及意见进行论证;
  (六)申请人陈述意见;
  (七)听证主持人总结;
  (八)听证会代表对听证会笔录进行审阅并签名。
  第二十三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举行听证会后7日内制作听证纪要,并送请听证会代表审核签字。
听证纪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 听证会的基本情况;
  (二) 听证会代表意见扼要陈述;
  (三)听证会代表对价格决策的主要意见。
  第二十四条 价格决策部门定价时应当充分考虑听证会提出的意见。
  听证会代表多数不同意定价方案或者对定价方案有较大分歧、难以确定时,价格决策部门应当协调申请人调整方案,或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再次组织听证。
  需要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价格决策部门批准的最终定价方案,凡经听证会论证的,上报时应当同时提交听证纪要和有关材料。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价格决策部门制定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价格,未举行听证会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宣布其违反定价程序,决策无效,并责令改正。
第二十六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听证主持人违反规定程序,徇私舞弊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宣布听证无效,并报请有关机关追究其行政责任。情节严重,导致决策失误的,应当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评审机构出具虚假评审报告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取消指定资格,并建议有关机关追究其相应责任。
  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改正,并建议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其相应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8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